本港增一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 香港政府新聞網

本港增一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香港政府新聞網

屋宇署調查柏傲莊工程問題 – 香港政府新聞網

屋宇署調查柏傲莊工程問題 香港政府新聞網
李家超赴全運會組委會成立大會

李家超赴全運會組委會成立大會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前赴廣州,出席下午舉行的第15屆全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及全國第12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成立大會,晚上返港。   李家超表示,明年舉行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是香港展現舉辦大型體育活動實力的絕佳機會。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全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籌辦工作,會積極配合國家體育總局要求,與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保持緊密聯繫,合力舉辦一個簡約、安全、精彩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特區政府代表團成員包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常任秘書長黃智祖和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
伊波拉寨卡病毒戒備級別解除

伊波拉寨卡病毒戒備級別解除

政府公布,即時解除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和寨卡病毒感染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戒備應變級別。 戒備應變級別解除後,須即時呈報懷疑或確診個案的措施繼續生效,以便展開調查、控制和監察。衞生署會向醫生和私家醫院發信,講解有關更新。 政府分別於2019年7月及2016年3月就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和寨卡病毒感染啟動應變計劃下三個級別中最低的戒備應變級別。 當局會繼續監測相關傳染病於世界各地及本地的情況,按照最新發展和風險評估,適時檢視和更新應變級別。

爭取支持 推動香港加入經濟協定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充分利用雙邊合作渠道,推動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的工作,並積極利用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等多邊合作平台,爭取協定成員和持份者的支持。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7月10日在2024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探索RCEP市場商機與香港優勢」的演辭: 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博士Dr Kao Kim Hourn(東南亞國家聯盟秘書長)、尹宗華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永勝副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蔡冠深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博士)、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很高興今天出席2024年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商團體代表和本地商界領袖交流,如何發揮香港的自身優勢,把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所帶來的機遇,為國家和香港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RCEP是國家在2020年簽署的首份大型多邊自貿協定。在複雜的國際地緣局勢下,國家成功推動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並建立多邊自貿區,促進地區繁榮和世界經濟復蘇。 RCEP的15個成員國的總人口、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額佔全球總量的30%,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促進全球經貿發展重心進一步東移。 香港與RCEP成員的經濟貿易關係也非常緊密。在2023年,香港與RCEP成員的雙邊貨物貿易總額接近8,000億美元,佔香港的貨物貿易總額約70%。 RCEP於2022年開始生效後,香港隨即正式提出申請加入。我們相信,香港加入RCEP將有助推動區域合作,為創造互惠共贏作出貢獻。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中國優勢與世界優勢的城市。我們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金融體系,奉行簡單稅制及低稅率,資本市場流通量高、貨幣可自由兌換,資金、貨物和資訊自由流通。我們位處亞洲心臟地區,是全球交通樞紐,飛往亞洲主要城市航程少於四小時,而全球半數人口在香港五小時航程範圍內。香港擁有先進的基礎建設,匯聚頂尖人才,提供優良的專業服務。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是全球唯一一個以中英雙語為法定語文的普通法地區,又是全國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國際投資、融資和商貿等範疇的法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接軌。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與全球主要商貿中心緊密聯繫,是一個充滿活力、自由開放、便利且安全的營商之地。 一直以來,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是內地企業投資海外、海外企業進入內地的獨特營商雙向平台,擔當內地和其他經濟體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 香港能夠為RCEP成員企業提供更多優質服務的選擇,包括供應鏈管理服務,以及金融和專業服務等,協助大家更好地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無限機遇,促進RCEP成員和整體地區的經濟和創新科技產業發展。 我上任以來,一直和特區政府官員積極率團,包括與商界及專業團體代表外訪,包括去年出訪東盟及中東、參與多個國際性會議,爭取相關政府和組織成員支持香港加入RCEP。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及各方努力下,我們獲得大部分RCEP成員,包括東盟所有夥伴的正面回應。國務院總理李強先生上月訪問新西蘭和澳洲期間,也提出希望兩國支持香港加入RCEP,我們感謝中央的重視和支持。 香港是多邊貿易制度的堅定支持者,一直積極尋求與貿易夥伴締結自貿協定,通過區域性、多邊性的貿易協議平台,與區域內的各個經濟體加深合作,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讓香港在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發揮更積極作用。 目前,香港已經與20個經濟體簽訂了八份自貿協定。自2023年,香港與自貿協定夥伴的貨物貿易額佔香港貨物貿易總額達65%。 在已簽訂的自貿協定中,《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是香港與內地簽訂的首份自貿協定,也是國家重要的惠港政策。CEPA不單讓港商開拓內地龐大的市場,深度參與國家的經貿發展,也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融入全球經濟。 香港與東盟簽署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以來,雙方的貿易和投資顯著增加,並開展了多項經濟和技術合作項目,為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進入東盟市場開拓更多商機。 香港與澳洲和新西蘭的經貿合作關係,也在簽訂自貿協定後更為穩固,雙邊的服務貿易總額在2022年錄得顯著升幅。 香港與秘魯的自貿協定談判已大致完成,雙方正努力做好餘下工作,目標是在今年內正式簽署自貿協定。 特區政府會繼續充分利用雙邊合作渠道,推動香港加入RCEP的工作,同時積極利用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等多邊合作平台,加強與相關RCEP成員及持份者的溝通和交流,爭取他們支持香港加入RCEP。...
智能郵政 與時俱進

智能郵政 與時俱進

郵件要迅速送出,除有賴專業的郵政人員,先進的硬件不可或缺。香港郵政為提升服務質素和工作效率,並配合電子商貿發展,引入多種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讓市民可使用更方便快捷的郵政服務。 全天候寄件 隨時可投遞 其中,由香港郵政自行研發的「智郵寄」,提供全日24小時自助投寄服務,方便市民不受郵局營業時間限制,可隨時投寄兩公斤或以下的郵件,目前已有23部「智郵寄」投入服務,覆蓋全港18區。 「智郵寄」備有3D掃描器,放入郵件後,可自動量度郵件尺寸和重量,用家只要揀選所需服務,然後以電子支付工具付款,再把打印出來的投寄標貼和郵資標籤貼到郵件上,最後把郵件投入投寄箱,便完成整個過程。除普通信件,還可投寄附有追蹤服務的郵件,例如特快專遞、「易寄取」和掛號郵件等。 由「智郵寄」和其他渠道收集的郵件,會運送到位於九龍灣的中央郵件中心處理,除經人手分揀外,也會借助先進科技,令郵件處理程序智能化及自動化。 機械人技術 分揀智能化 香港郵政去年3月引入機械人郵包分揀系統,利用自主移動機械人技術協助分揀郵件。職員先把郵包逐一放在分揀系統的輸送帶上,系統便會自動掃描郵包上的條碼、量度重量和尺寸,並記錄在電腦系統內,然後再由分揀機械人運送到所屬卸貨架。當放滿一定數量的郵包後,搬運機械人便會按系統內的收件地點資料,將卸貨架連同郵袋自動送到相應工作站,讓職員封袋再運往派遞點。 機械人電力不足時,還懂得自動到充電站充電,電量充滿後便繼續工作。 香港郵政總經理(郵件處理)鄭婉明表示,由於郵包上的條碼已儲存收件人資料,當系統閱讀條碼後,機械人便可把郵包直接運送到不同郵袋裏,透過這程序,簡化處理郵件的流程。 她指出,此系統改變過去由人手分揀小郵包的作業模式,相比人手分揀,新系統可提升工作效率約兩成。由於系統是智能化,未來可進一步提升生產力,同時減少職員以人手分揀郵包時,所涉及的重複動作或人力提舉,有助提升職業安全和健康。 智郵站取件 更方便快捷 當郵件分揀完成,大大小小的郵車便會由中央郵件中心出發,將郵件運送到各派遞局,再由郵差細分到派遞段。除一般派遞地址外,香港郵政還設有155部「智郵站」讓市民取件,數目並會進一步增加。 寄件人只要在寄件時,提供收件人的手機號碼和「智郵站」編號,當郵件派送到「智郵站」後,收件人便會收到短信,然後就可憑密碼到「智郵站」取件。 香港郵政並正推進基建項目,在中央郵件中心旁興建新的香港郵政大樓,以重置位於中環的香港郵政總部,計劃年底遷入,同時全力推展重建空郵中心項目,以提升處理郵件能力和應付跨境電子商貿需求。

太空館周一直播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本月中旬出現,這次流星雨的高峰期預計為周一晚上9時至午夜12時,天頂每小時出現率可達100。 太空館周一晚上10時至11時在YouTube頻道和「康文+++」面書專頁直播是次流星雨現象,並即時講解流星雨相關天文知識。 流星雨出現時,流星會從夜空中的輻射點向外散出。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周一晚上約10時從東北方升起,隨着輻射點慢慢升高,流星隨之增多。 當晚月球在晚上約11時半西沉,月落後觀測條件會較為理想。市民可到視野廣闊和較少光害的地點觀看,凌晨時分有機會在一小時內看到超過十顆流星。
賑災基金撥款助京津冀及東北災民

賑災基金撥款助京津冀及東北災民

特區政府今日從賑災基金批出共約6,500萬元予九個賑災項目,在救援物資等方面賑濟受近日京津冀和東北地區嚴重暴雨洪澇影響的災民。 是次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賑災工作爭分奪秒。特區政府向受災同胞表示深切慰問,並與不同救援機構保持密切聯繫,從速批核撥款申請。 獲批撥款的九間機構已獲通知,特區政府將監察實施具體賑災計劃的進展,以助災民早日回復正常生活。有關機構完成賑災計劃後,須向賑災基金諮詢委員會呈交評估報告和經審核的帳目。 特區政府表示,是次撥款彰顯香港與內地同胞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精神,希望能為受災同胞提供適切援助,協助災區渡過難關,開展災後重建。特區政府和賑災基金諮詢委員會也會從速跟進其他機構提出援助災民的撥款申請。

渠蓋有畫 腳下生色

從渠蓋看出香港風土人情。渠務署近年鑄製一系列特色渠蓋,色彩艷麗,集功能與美觀於一身,其上圖案更反映當區特色。在林村的渠蓋畫的是許願樹;在大澳的渠蓋上是小艇和漁獲,更有棚屋和水道,一看便知當地人的生活離不了海。 華麗變身 渠蓋的功用是方便工程人員檢查和清理沙井、渠道,屬於實用性質的設施,原本毫不起眼,但近年渠務署卻為它們悉心妝扮,摒棄粗糙紋理,改用突顯地區特色的圖案,顏色也由純黑變為五彩斑斕。此舉既提升水務系統形象,也為市民和遊客增添打卡好去處。 渠務署工程師溫志堅細說大澳特色渠蓋的設計意念:「我們把站在大涌橋上望向棚屋的風景濃縮在渠蓋上。」其上有小艇、漁獲、蝦膏和鹹魚,活現大澳漁民的日常生活。棚屋前直達小艇的木梯可謂點晴之筆,顯示出漁民的生活智慧。 大埔林村名勝首推許願樹,當地特色渠蓋畫的也是它。渠蓋上的大榕樹樹冠茂盛,掛滿了象徵祝福的寶牒。這款渠蓋有兩個不同顏色的版本,一款由綠色、藍色、黃色和啡色交織而成,生機勃勃;另一款選用粉紫色、粉紅色、綠色和啡色,散發浪漫氛圍。 香港本是漁港,鯉魚門特色渠蓋正好反映香江之美,將山、水、鯉魚、漁船、懷舊小輪、牌坊和燈塔等元素融入設計之中,其中山、水元素隱含鯉魚門村依山傍水之意,也代表渠務署興建的污水收集系統,以改善避風塘一帶的水質。鯉魚、漁船和懷舊小輪則代表鯉魚門區活躍的漁業活動,和以海鮮美食為賣點的旅遊景點形象。 精心設計 為了兼顧原有功能,特色渠蓋的設計避免採用大幅圖案,構圖也不能遮掩用作打開渠蓋的匙孔位置。考慮到方便維修保養,圖案線條不能太幼。渠蓋上不同方向的凹凸坑紋需保留,並要加強防滑。由於渠蓋安裝在露天地方,渠務署特地選用室外專用的油漆,使色彩持久。 渠務署現時已在11個地點安裝逾200個特色渠蓋,除大澳和林村,還有蝴蝶谷道寵物公園、茶果嶺海濱、啟德河、昂坪、鯉魚門、翠屏河、土瓜灣海濱、海輝道海濱和梧桐寨。 該署計劃在全港安裝更多特色渠蓋,而為慶祝成立35周年,署方正舉辦特色渠蓋設計比賽,勝出作品有機會被製成渠蓋,安裝在香港不同地方。
麥美娟晤訪問團商滬港青年交流

麥美娟晤訪問團商滬港青年交流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與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副書記兼上海市青年聯合會主席鄔斌會面,討論推動滬港兩地青年交流工作。 麥美娟歡迎鄔斌率領訪問團訪港。她表示,滬港兩地關係緊密,在文化及創意產業、創新及科技、金融等範疇廣泛合作,上海也一直大力支持本港青年發展,積極為香港青年提供不少交流和實習機會。 民青局透過舉辦各項內地交流和實習活動,以多管齊下方式推動香港青年認識國家,鼓勵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中,本年度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21個涵蓋上海的青年實習項目,而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則資助29個涵蓋上海的青年交流項目,預計共約2,000名青年受惠。 麥美娟期望繼續與上海探討推動兩地青年交流的措施,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親身了解當地文化的機會,加深認識國家發展和機遇。

最近的帖子